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9周年!他们这样致敬……
59年前的今天,
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戈壁腾空而起,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震惊世界!
半个多世纪过去,
西北大漠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消散,
曾经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
殚精竭虑的人们将被历史铭记!
10月15日,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9周年主题活动暨“‘两弹一星’与海淀”巡回展在海淀区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正式拉开帷幕。
“两弹一星”23位元勋
有22位曾在海淀生活工作
你知道吗?
海淀西苑操场甲1号
曾是中国卫星研制的发源地;
中关村南三街
曾是东方红一号诞生地;
北洼路466医院
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地……
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在这里起步,
中国导弹事业在这里发源,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这里诞生,
“两弹一星”23位元勋
有22位曾在这里生活工作……
海淀区是“两弹一星”的重要发源地,
“‘两弹一星’与海淀”巡回展
展现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节点
都与海淀紧密相关!
现场曾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
朱光亚之子朱明远
以及中国航天史专家谭邦治等,
分享了“两弹一星”元勋们令人动容的故事。
(朱光亚之子朱明远)
(中国航天史专家谭邦治)
在朱明远眼中,
父亲朱光亚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很长一段时间内,
他不知道父亲是做什么的!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
从事核武器事业的那一代科学家,
几乎都是神秘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是那一代科学家的写照!
有人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
研制出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两弹一星”,
是一个科学奇迹!
但一个个奇迹背后是一颗颗赤子之心!
海淀区元源新文化
“两弹一星”精神青少年宣讲团的孩子们
用他们的方式讲述着
一个个“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故事。
《中国核工业的守护神》
《开启中国核工程设计史新篇章》
讲述了中国核工业
从一穷二白到做大做强,
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奉献与坚守;
《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地》
《航天院士云集的地方》
映照着“上九天揽月”的豪情,
更有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
故事里有
荒漠中默默奋斗了数十年,
连妻子也不知其去向的坚守;
有三次“我愿意”,
直到逝世才被人们所知的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
一生许国,落子无悔的执着;
有一位又一位人隐姓埋名
只为挺起民族脊梁,
九死一生终不悔的赤子之心……
“两弹一星”贡献者张顺江之女、
北京市海淀区元源新文化促进中心
主任张红雨介绍,
“两弹一星”青少年宣讲团成员
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5岁!
希望通过宣讲
在青少年的心中点亮“两弹一星”的种子,
目前宣讲活动
已经在海淀区精神文明实践基地
及校园内展开,
未来将扩大到北京市以及更多城市。
10月16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
值得所有人铭记!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让我们继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
勇于攀登、创新报国!
让“两弹一星”精神
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故事
即将在《海淀宣传》开讲!
在海淀的一个小区里,
一栋楼曾住过6位“两弹一星”元勋,
邓稼先的自行车至今还停在阳台上;
在位于海淀的一座展厅里,
计算尺、手摇计算机……
依然安静的陈列着,
这些看起来“简陋”的工具
竟是“两弹一星”科学家们
做计算的主力“神器”!
什么地方是大家心中的藏龙卧虎之地?
谁没有收下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奖章?
为了理论研究,
邓稼先带着大家苦读了哪三本书?
朱光亚一生中唯一一次醉酒是什么时候?
于敏在颐和园的长廊里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
“两弹一星”23位元勋
有22位曾在海淀生活工作,
他们曾在这里留下哪些故事?
“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故事
即将在《海淀宣传》开讲,
听科技自立自强背后的坚守与付出,
感悟的绵绵不断家国情,
敬请期待!